中央外宣辦為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安排了系列主題新聞發(fā)布和采訪活動。6月16日,組織40多人參加的中外媒體記者團,赴中國革命圣地延安進行集體采訪,拉開了在京外開展系列活動的序幕。這次活動的重點是參觀采訪延安干部管理學院,了解新時期中國共產黨干部教育培訓工作,了解延安干部管理學院建設和發(fā)展情況,同時感受今日延安經濟社會發(fā)展面貌。

中外媒體記者團參觀延安革命紀念館(國新網(wǎng) 朱君攝影)
記者團首先參觀了延安革命紀念館。
延安革命紀念館是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領導中國革命斗爭光輝歷史的示范基地;是全黨和全國人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tǒng)教育和延安精神教育的紅色工程;也是新時期推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加強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和作風建設的政治工程。
紀念館大量珍貴的文物和圖片、雕塑等藝術品,以及沙盤模型、場景復原、多媒體演示等現(xiàn)代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對當年黨中央和毛主席在延安領導中國革命的活動進行了生動、形象、直觀的再現(xiàn)。

中央外宣辦一局副局長華清在延安干部管理學院主持召開中外記者團見面會(國新網(wǎng) 朱君攝影)
隨后,中央外宣辦一局副局長華清在中國延安干部管理學院主持召開了中外記者團延安采訪見面會。延安干部管理學院常務副院長陳燕楠介紹了學院建設發(fā)展和辦學情況,延安市市委常委、副市長蘇志峰介紹了延安市經濟社會發(fā)展情況,并回答了9名中外記者的提問。

延安干部管理學院常務副院長陳燕楠向中外記者團介紹學院建設發(fā)展和辦學情況(國新網(wǎng) 朱君攝影)
陳燕楠表示,隨著我黨“大規(guī)模培訓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質”戰(zhàn)略任務的實施,一個更加開放、更具活力、更有實效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干部教育培訓體系正在形成。黨校與高校、實體與網(wǎng)絡等培訓主體和方式互相呼應、競相參與,形成了主體多元、開放競爭、優(yōu)勢互補的培訓機構新格局。其中,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與中國浦東、井岡山、延安干部管理學院及中國大連高級經理學院構成的國家級干部教育培訓機構,發(fā)揮著主陣地、主渠道作用。中國延安干部管理學院應有的核心競爭力是“延安模式”、“延安學派”、“延安學風”。

延安市市委常委、副市長蘇志峰向中外記者團介紹延安市經濟社會發(fā)展情況(國新網(wǎng) 朱君攝影)
陳燕楠在記者見面會后,對國務院新新聞辦公室門戶網(wǎng)的編輯說,這樣大規(guī)模的采訪對延安干部管理學院來說是第一次,很高興媒體能夠關注干部學院,關注理想信念這一現(xiàn)實與崇高的干部教育培訓主題,延安干部學院今后要繼續(xù)發(fā)揚延安精神,更好地為黨和國家的科學發(fā)展事業(yè)服務,為干部的健康成長服務。
晚上,延安干部管理學院為中外記者團安排學唱陜北民歌和觀摩激情教學,隨學員學習陜北大秧歌。氣氛十分熱烈,中外記者一邊積極參與,一邊忙不迭地抓住機會進行拍攝采訪。
(來源:國新辦 編輯:梁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