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wǎng)環(huán)球在線消息:在北京奧運會臨近之際,西方一些人掀起了一股將奧運“政治化”的風潮,有人甚至偽造含有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簽名的公開信,此信旋即被國際奧委會否認。這股奧運“政治化”風潮的制造者們用自己的行為詮釋了什么是“政治無誠信”,什么是“政治不道德”。
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就此表示,國際奧委會“是體育組織,不是政治組織”,“不應(yīng)要求國際奧委會解決全球問題”。
國際奧委會副主席、德國奧委會主席巴赫曾說過:“體育擔負的是促進民族對話的重任,是架設(shè)橋梁,而不是構(gòu)筑高墻?!眾W運會是全人類的體育盛會,在人類社會中,盡管存在著種種紛爭、分歧、對立和沖突,但在奧運會中,人們卻在大家庭的氣氛中和睦歡聚,在共同的游戲規(guī)則下友好競賽。這是一次全人類的歡慶,這是一片人類的精神凈土,為維護奧運會的這一特質(zhì),對導(dǎo)致紛爭的政治議題應(yīng)有避讓是題中應(yīng)有之義。
和平是奧林匹克運動永恒的希望和理念,奧運會期間的“神圣休戰(zhàn)”呼吁,就是這一理念的具體體現(xiàn)。在某種意義上,體育就是將人類的暴力競爭化為和平競賽的絕妙方式。奧運會本身難以擔負實際的政治功能,它的作用只是將和平、友誼、團結(jié)的價值深植于全人類的精神之中。奧運會只有保持比較純凈的體育特質(zhì),才能更好地傳播其理念和價值。因此,奧運會不應(yīng)是一個爭議式的政治論壇,這會毒化奧林匹克和平、友誼、團結(jié)的精神。
在奧運會的百年歷史中,有過奧運“政治化”的前例,給奧運會帶來不快、不幸甚至災(zāi)難。筆者曾采訪過1988年漢城奧運會,其間,保加利亞運動員發(fā)生了服用興奮劑問題,一名西方記者在保方新聞發(fā)布會上激動地大喊:“說,是不是你們的政府讓你們這么干的?說!”其非理性和偏執(zhí)的政治色彩讓人不快。其實,當時此類事件頗多,最著名的是“世紀之戰(zhàn)”中勝出的約翰遜。
奧運會就是奧運會,應(yīng)該讓其更單純地成為展示體育精神和博愛情懷的場所。當前,奧運會已存在過度“商業(yè)化”的問題了,許多人正在對這一問題進行思考并力圖改進;不應(yīng)該也沒有必要讓奧運會再加上“政治化”的重負。在奧運會的問題上東拉西扯,只會讓奧運會變得不倫不類。
在西方的政治歷史上,有一句著名的話:讓上帝的歸上帝,讓愷撒的歸愷撒。連上帝都不宜直接過問世俗政治,為什么要讓奧運會去管這類事?
在國際上,這股奧運“政治化”的風潮并非主流,許多國家的領(lǐng)導(dǎo)人、許多體育組織的負責人都表示反對將奧運“政治化”的做法,顯示了一種理性和成熟。對這股風潮的制造者或有一句忠告:政治上的道德自大是一種相當有害的態(tài)度,是一種引發(fā)沖突而非消弭沖突的態(tài)度。(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