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倩君,天舒,邱松和陳醒諾在演播間
和清華美院工業(yè)設計系的邱松副教授以及他的兩位得意門生——吳倩君、陳醒諾三人交談,是一次令人難忘的經歷。
兩位清華大學研一的學生,帶著他們的設計作品來到英國布魯奈爾大學(Brunel University),參加這里年度畢業(yè)生作品展——Made In Brunel布魯內爾制造。這個展會匯集該大學工業(yè)設計專業(yè)的精品,是吸引業(yè)內人士前來觀看、評點,甚至投資的平臺。
吳倩君的作品獲得了今年“布魯內爾制造”的國際獎。
這是一個針對地震救災的產品,倩君介紹說,近年來世界各地不斷發(fā)生的地震讓她對此產生關注,認為設計師能夠在很多方面做出貢獻?!拔业倪@個設計是針對急性腎衰竭病人的輸液裝備。地震時受到器材和地理條件的限制,輸液困難,我把讓利用重力讓藥液流出的原理改變成用空氣壓力讓藥液流出。我想是這個設計上應用的創(chuàng)新點得到了評委認可。”

吳倩君為這個輸液設計起名“局部多云”。
同是研一學生的陳醒諾,帶來的作品是一個人造植物,“它的功用簡單來說就是空氣凈化器,不過它是利用太陽能來作為能源來源。我的設計理念是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把光能轉換成生物能,順應現(xiàn)在人們崇尚的低碳生活方式?!?/p>
無論是地震救災還是低碳生活,都是和人們生活緊密相關的話題。帶隊前來英國參展的邱教授說,設計和社會的發(fā)展緊密相關,所以他們不斷鼓勵學生選擇這樣的設計項目進行嘗試,希望能夠用設計來造福人類。
求學之路
已經在清華執(zhí)教多年的邱松五年前考入布魯奈爾大學設計系,攻讀設計管理碩士學位。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他是奧運火炬和頒獎臺主設計師。
“設計管理這門學科在英國從五十年代就已經開始,而在中國則剛剛起步。對于像我這樣已經有工作經驗和設計經驗的人來說,這個課程非常適合,它可以讓學生在原有的平臺上站得更高。課程本身在設計方面有對學生的全面的指導,我覺得這對學生的具體工作也有非常好的引導作用?,F(xiàn)在國內對這門學科的了解逐漸多了起來。我覺得在目前中國以生產為主導的產業(yè)形式下,國人發(fā)展以設計為主導的、品牌為主導的產業(yè)形式,的確極為重要?!?/p>
吳倩君也是在工作了一年后又重返校園繼續(xù)充電,她坦言入讀清華之前也研究了不少海外的大學,因為畢竟這個專業(yè)是從國外興起,比國內成熟很多。“不過我覺得清華是個設計類型的交匯點,國內外資源都很多,而且我希望成為立足本土的設計師,所以最后選擇了清華?!?/p>
同是第一次到英國來,第一次參加“布魯內爾制造”設計展,展會上創(chuàng)意新穎、理念大膽的設計給倩君和醒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陳醒諾說,雖然此次來英國的時間不長,但是收獲很大,感觸感悟還需要慢慢吸收消化。因為一直對歐美文化感興趣,醒諾抵英前已多少對這個國家有些了解。不過真實的人和事還是給他以沖擊:
“首先是人,英國人和我想象的不太一樣。他們很和善,但同時很冷靜,有種見過世面的距離感。同時我也能感受到他們的寬容,這種氣質體現(xiàn)在他們的設計上,因為設計從大方面來說是一種規(guī)劃。寬容事實上是對人的尊重,而這一點則是我們現(xiàn)在越來越強調的。無論是設計,還是生活?!?/p>
未完待續(xù)